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知识

三伏天别忘了冬病夏治

日期:2009-06-26    作者: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儿科联合供稿    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次数:      每年一进入‘三伏天’是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之时,同时也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的病夏天治。‘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过敏性鼻炎。而‘夏治’是指在夏季疾病缓解之时,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
      冬病夏治是yh1122银河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合而为一的,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一样,生于春天,旺于夏天,收于秋天,藏于冬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在冬天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风寒袭击,导致哮喘发频繁作。夏季是气血经络通畅,皮肤腠理完全开泄,易通过经络直达患处,三伏天时,人体的阳气在一年中最旺盛,因此也是治疗阳气虚弱所致的冬季常见疾病的好时期,例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小儿反复感冒咳喘、腹泻以及由于虚寒内胜而导致的胃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冬病夏治的办法之一是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治疗而得名。具体做法是,多选取背腹部穴位,配合辛温走窜通经之中药,以达到温补脾肾,使气机升降平衡的作用。在每年的初、中、末伏,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经络辩证的原理,选取相关的穴位,进行药物敷贴,使皮肤产生灼热感,刺激穴位,达到防治的作用。
     天灸疗法:又名为自灸,现代亦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这种疗法是选用对皮肤有刺激性中药碾成粉,用姜汁调成羹,敷在病人不同的穴位上,一般要敷6到8个穴位,用胶布固定好,敷贴3小时到8个小时左右,根据病人敏感程度的不一样,小孩子敷的时间要短一点,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通过药物的刺激作用,使穴位局部皮肤充血,甚至起泡,以达到刺激相关穴位,从而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中药穴位敷贴及穴位注射,一方面通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敷贴于相应的穴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
     冬病夏治适用于过敏性的疾病,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小儿反复感冒、慢性咳嗽、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及体弱易感之人,还有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腹泻、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等其它疾病。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用敷贴,如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皮肤过敏的患者;反复咳黄痰和咯血;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等,另外在敷药期间应注意敷药以后最好等到6-10小时以后再洗澡,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鱼虾等海鲜食物,以免影响疗效。此外儿童在饮食上应注意少量、清淡、可口,忌饮食过量(尤其是寒凉食物),多吃新鲜果蔬,多吃豆类。
     河北省中医院自1990年以来,就开展“冬病夏治”,并取得很好疗效。经十年的临床观察,比冬天发病时治疗效果更佳,治疗显效率在90%以上,并起到了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作用。目前,该院针灸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儿科四个科室都开展此项目。
     三伏天患有哮喘、慢支、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的人别忘冬病夏治。

     今年三伏敷贴时间: 7月14日、7月24日、8月13日
     地址: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89号 
     

上一篇:高温炎热的天气如何防暑

下一篇:预防手足口病的十种消毒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