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知识

传统中医骨科,国人知多少?

日期:2014-10-14    作者:河北省中医院骨三科张冲    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次数:

 中医药文化浩如烟淼,以下摘录如沧海一粟:
       西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割皮解肌、诀脉、结筋,”记载了原始氏族时期的外科名医俞跗。
   《黄帝内经》对人体骨、脉筋、肉及气血有精辟论述。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记载外伤后用桃仁承气汤、大黄牡丹汤、下瘀血汤等。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手法整复。
       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详细描述了创口感染、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的“金疮伤筋断骨侯”记载了骨折、创伤,提出清创要点:早、彻底,分层缝合,正确包扎;“箭镞金刃入内”强调碎骨和清除异物对骨折恢复的重要性。表明当时外科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了骨科生肌、坚筋药物,蜡疗、热敷等。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断续秘方》中“骨折、脱位、内伤”提出“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骨科治疗思想;首次记载髋关节后脱位的整复方法;用杉树皮固定骨折及内服、煎洗、填疮、敷贴、内外兼治的整体观念。
       宋•《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记载了刀、针、钩、錣等手术器械,提出“补筋骨、益精髓、通血脉”的骨折治疗思想。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创制“草乌散”即麻醉药。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元•李仲南《永类铃方》创造了手术缝合针“曲针”“银线”缝合伤口,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
       明•薛己《正体类要》主张内外兼治,记述了骨伤科65例病历的治疗心得,“全血学说”和“平补法”流传后世。
       清•《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中医骨科几近灭亡。
       新中国成立后,流派众多。上海石筱山、四川郑怀贤(河北沧州人)、山东梁铁民等。天津尚天裕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方法。

 

上一篇:《中西医各取所长恢复功能缓解疼痛是骨科疾病最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

下一篇:《素问·养生桩》一式、二式、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