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宝宝拇指内收,这正常吗

日期:2017-06-21    来源:宋航    访问次数:

手指的灵活动可充分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智力的平衡开发,可谓脑灵手巧,手巧健脑。随着手指活动的精细化发展,眼、手、脑协调性日渐加强,对宝宝的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发展也有极大帮助

疾病状态下的拇指内收,会影响宝宝的精细动作发育,必须及时加以纠正。但要发现宝宝的这个“小毛病”,首先要靠家长的细心,其次更考家长的认知能力。


正常拇指内收,多见于3个月内

一般来说,宝宝拇指的自然内收状态在3—4个月,最迟5—6个月便会渐渐消失,并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拇指功能,开始学习抓、握、捏等精细动作。

如果宝宝6个月时,拇指还总是握在手心里,不容易扳直,就要引起警惕了,那可能是神经系统受损的危险信号。特别是缺氧、早产、出生时有窒息史、出生后有病理性黄疸的小儿,若4—5个月时仍然表现为双手拇内收,伴竖头不直,眼睛不会追视物体,不伸手取物,6—8个月仍不会独坐,应及时就诊。

强化训练,纠正拇指内收


1.抚触先将宝宝的拇指打开,家长用自己的手指从宝宝手掌面下部交替往上揉搓,一边50次。

2.抓握练习2—3个月的宝宝常处于两手握拳,用玩具碰到手心会握紧,碰到手指外侧则会打开。宝宝俯卧,可顺势将带把的玩具伸到宝宝手心中让他抓握,练习五指张开,也可把玩具放在不同的地方,逗引他变更体位。

3.摆弄玩具4—5个月时,抱宝宝坐在桌前,让他伸手去拿桌上的玩具,通过抓握、摆弄、敲打,训练手指灵活性。

4.玩具换手6—7个月后,将宝宝抱成坐位,前面放些彩色小球,积木等物品(玩具可由大到小)鼓励他伸手取物,并学习转手,玩具可以由近到远。

5.抓扔完具7—8个月后,让宝宝坐在桌前,桌上摆数种玩具,让他扔掉一个再拿一个,不断练习抓握。

温馨提示:但如果确是神经系统问题,采用上述训练方法就不能解决了,必须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并且越早训练越好。

(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yh1122银河们删除)

作业治疗师:宋航



地址: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89号河北省中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楼一楼西侧

乘车路线:乘坐1路、5路、28路、41路、42路、60路、112路在“省中医院”站下即可。地铁一号线体育场站下车东行200米路北即到。

欢迎关注“河北省中医院儿童康复科”微信公众平台 按住二维码3秒“识别二维码”,即可快速关注 为你的宝宝提供专业的健康资讯


上一篇:宝宝还不会翻身,看这里

下一篇:感觉统合能力,孩子学习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