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天人合一,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而肝主疏泄,因此有 “春宜养肝”的说法。除此之外,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始发,人的肝气亦变得旺盛。
但是如果肝气不顺,与春天的生化之气不相符,就会导致诸多肝脏疾病容易在春天加重和复发。若能趁此时机,好好调理肝脏,便可增强免疫力,让身体维持在最佳状态。所以春季最宜养肝。
一、身体出现以下2-3个信号,那就急需养肝了
1、无端感到疲惫
2、无端的烦躁,焦虑和忧郁
3、眼睛干涩或者死鱼眼
4、出现粘便
5、腰部赘肉增加
6、有体臭
7、失眠多梦
8、口干口苦
9、偏头痛
10、前胸后背有红痣
11、指甲有明显的竖纹
12、头发经常很油
13、脸庞两边有肝纹
14、脾气特别大
15、乳腺增生和妇科问题
二、春季养肝记住这几条
1、情志养肝,戒郁戒怒
中医病医学曰:“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其中郁怒伤肝。怒伤肝,大怒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故伤肝。证见面赤、气逆,头痛、眩晕,甚则吐血或昏厥卒倒等。郁伤肝:肝经气郁,可见两肋胀满,善太息,妇女痛经闭经等。
2、作息有律,起居有常
和八大不良生活习惯说再见
(1)晚睡晚起
(2)烟不离手
(3)滥用药物
(4)情绪多变
(5)早上不排便
(6)过度饮酒
(7)饮食失宜
(8)体力透支而不自知
3、食疗护肝
(1)中医素来有“五色饮食”的说法,青色入肝经,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因此要多吃绿色的蔬菜,比如:菠菜,黄瓜,西兰花,冬瓜,绿豆等疏肝养血。
(2)“肝性喜酸”,酸味入肝经,可日常实用醋,山楂等保肝,但切忌五味偏嗜,味过酸则伤脾,禁食辛辣,油腻,酒。
4、药膳护肝生地天冬猪肝汤材料:生地20克,天冬10克,菊花10克,陈皮10克,猪肝和猪瘦肉各150克。功效:养肝疏肝。适宜:肝血不足,肝气郁结,视物不清,心烦失眠,口干口苦,白发早衰或毛发不泽的人群。
5、外治调肝
养肝多揉按三个穴位
1、太冲穴:其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位于人体足厥阴肝经上,是保健治病的“消气穴”。人情绪不佳之时,太冲穴会出现明显的压痛酸胀感。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易生闷气,多愁善感、情绪低落的人群,平时饭后一小时即对该穴位进行点按五分钟,力度适中。
2、三阴交:其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肝经脾经肾经气血物质交换之所,经常按揉可活肝血,益肾精。对肝气郁结引起的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有一定的作用。
3、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经常按摩有调理肝肾,清热息风的功效。
三、日常拍打肝胆经有助疏肝
如何拍打肝经?
肝经在大腿的正内侧,也就是内侧裤缝的位置。可以坐在椅子上,沿着大腿内侧肝经的位置,稍用力从大腿根部向前推到膝关节的,反复推动,四五十遍,然后换另一只腿同样的手法。每晚推一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如何拍打胆经?
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也就是沿着裤缝外侧的线至膝盖侧面处,每天敲左右大腿外侧胆经各10分钟左右,以胆经微热为度,重点敲打养生穴及痛点。
治未病中心
活动项目
(每个项目10次赠2次)
01经络疗法之春季疏肝
手法:疏通肝胆经+膀胱经
疗法(每次理疗约60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疏肝明目,调节气血。
适合:肝气郁结,视物不清,心烦失眠,亚健康人群
02热砭石腿疗降压
手法:热砭石疏通腿部肝胆脾胃经
疗法(每次理疗约30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滋阴降火、降血压
适合: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导致眩晕(高血压)
上一篇:三仙消食颗粒:宝宝贪嘴积食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