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先后有10多个“国字号”医疗品牌落户河北省中医院,这些品牌不仅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是增强了患者就医获得感。那么这些“国字号”建设的成果是什么,这些成果怎样增强患者获得感?特开办“探秘国字号”专栏,为您揭开河北省中医院国字号背后的神秘面纱。
近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公布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名单的通知》,遴选确定了107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85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其中,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肾病科、肛肠科、康复科、治未病科、急诊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今天给您推介的是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特色技术。
一、专科及各亚专科业务发展方向、创新措施。
脾胃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高水平重点学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依托科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协作项目试点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胃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的依托单位,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科协作组长单位。
科室现拥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1名,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名,河北省名中医4名,河北省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
为了进一步提高脾胃病科医疗服务能力,科室逐步探索亚专科建设,努力将脾胃病科“做精、做专、做强”。目前分化设置有6个亚专科,分别为食管病专科、胃病专科、肠病专科、肝病专科、内镜诊治专科、胃肠肿瘤专科。
科室在发挥中医药治疗胃肠疾病独特优势基础上,开展了小肠镜、超声内镜、粪菌移植、食管射频消融术、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检测、腹腔镜技术等现代诊疗技术,在脾胃肝胆疾病全病程的健康管理中发挥中医优势,确保脾胃肝胆疾病诊治“适中则中、宜西则西”,提高了专科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二、医院对专科发展的统筹支持情况
脾胃病科依托单位河北省中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科发展,在资金投入力度、资源配置、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
资金投入方面,在专科争取各级经费的同时,医院投入专项配套经费,大力支持专科的长远发展,同时监督专科规范使用上级项目资金。
资源配置方面,医院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专科临床需要;不断加强科室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专科科研能力。
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医院鼓励专科人员通过学历深造、进修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近三年专科派出进修6个月以上人员8人,并在绩效分配方面予以补助,以此加强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及科研人才培养。
三、学术带头人在本专科领域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行业影响力等。
李佃贵,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医浊毒论创始人,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第三至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毒证(慢性胃炎)重点研究室主任。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首创“中医浊毒理论”,擅治多种疑难杂病,其中对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
先后研制出了“康胃丸”、“利胆化湿丹”、“香连化浊颗粒”等10余种院内制剂,部分已列入医保用药目录,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新冠疫情期间,亲赴抗疫一线,为确诊患者把脉开方,优化诊疗方案,研发治疗新冠肺炎药物“香苏化浊颗粒(应急备)202001”为河北省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倩,河北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北省名中医、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等。
杨倩教授从事中医脾胃肝胆疾病的医、教、研工作34年,先后师从国医大师姚希贤教授、李佃贵教授、路志正教授,集名医之所长,将三位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融会贯通,形成独具一格的临床辨证思维,尤其对原创理论浊毒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有深刻认识,总结出“调肝复恒治胃病”的学术思想,在治疗脾胃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情志调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为研究生导师,目前已培养21名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以及大批本科毕业生、规培生。
主持和参与国家973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及省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厅级科研奖励20余项,其中包括河北省科学技术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参与编纂医学著作20余部。
四、理论创新
浊毒理论是国医大师李佃贵在继承先贤学说基础上创新的中医理论。专科挖掘浊毒相关文献,分为病因病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三部分,充实浊毒文献信息库,补充完善浊毒理论体系,为其创新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进行浊毒证诊断标准研究,制定浊毒证诊断标准。浊毒理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专科已建立浊毒文献库,基本完善浊毒理论框架。目前将浊毒理论引入了溃疡性结肠炎国家级共识-2023年“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五、本专科疑难急危重症诊疗能力情况。
目前脾胃病科疑难危重病种涵盖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炎症性肠病、小肠疾病、缺血性肠病、消化道出血、嗜酸细胞性胃炎、胃淋巴瘤、急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癌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衰竭、腹水原因待查等。其中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基础。专科积极学习、开展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等急危重症诊疗方法,并挖掘、整理古医籍中相关急危重症的经验及方法,收集成册学习,并在临床应用,使中医药参与率达100%。
专科已设置重症监护单元5个,配有多参数监护设备、心脏除颤器、呼吸机、多功能抢救床、微量注射泵、定量输液泵等以及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与设备。并与医院检查科室、重症医学科、神经重症医学科、呼吸重症医学科建立起良好、优先的业务支持关系,开通专科-急诊化验室、放射科“绿色通道”,建立中医经典病房-重症医学科会诊、转诊“特快机制”。
重症医学科配备有更加先进的器材与设备,如中央监护系统、吊塔床单元、多功能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床旁血液净化仪、床旁彩超、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等先进仪器,可全面系统的提供医学监护与救治重症患者,为专科病房危重病人的救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提高对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