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痛经是许多女性生理期的“噩梦”,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通常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等有关;继发性痛经则多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引起。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因为气血不畅、胞宫失养。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或经期、产后失血,气血亏虚,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中药调理
中医药在治疗痛经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药调理可根据不同的证型用药。
比如气滞血瘀型,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量少、色紫暗有块,常用膈下逐瘀汤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寒湿凝滞型,症状是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可选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气血虚弱型,以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为特点,用八珍益母汤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中医外治法
除了中药内服,中医外治法也效果显著。艾灸关元、气海、三阴交、子宫等穴位,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痛经症状。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同样方便易行。按摩时用手指点按关元穴、三阴交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 - 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在月经前一周开始按摩,每天坚持,能有效缓解痛经。
中药泡脚
中药泡脚也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取艾叶、小茴香、川芎、红花适量,加水煎煮后泡脚,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足部经络传导,温暖胞宫,促进气血运行。每晚泡15 - 20分钟,从月经前一周开始,能缓解痛经症状。
中医药治疗痛经注重整体调理,温和且有效。
但如果痛经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