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概述
1、概念:脑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临床上脑血管疾病以急性发病居多,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俗称中风或卒中。
2、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
3、高危因素: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吸烟。
脑梗塞与脑出血及急救方法
脑梗塞
1、定义:由于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供血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坏死。
2、病因:
(1)血管壁病变
(2)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3)血流动力学改变
(4)血管受压迫
疾病根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其全身表现为脑卒中、心肌梗死 、肾动脉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绞痛 、外周动脉疾病(间歇跛行、疼痛、坏疽、坏死)
3、诱因
(1)季节变化:两个小高峰 (分别为秋冬和冬春交接)
(2)情绪波动;
(3)生活习惯和环境改变时;
(4)长期卧床或睡眠中;
(5)长时间禁水、禁食
4、临床特点:
(1)一般多发于50-60岁以上,男多于女。
(2)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起病急骤。
(3)既往有心房纤颤、心肌病、心肌梗死等病史;
(4)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及部位。一般意识清楚,头痛,可伴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口眼歪斜。
(5)可有其他内脏或肢体的栓塞。
5、并发症及后遗症:
心肌梗死、尿路感染、功能不全、褥疮、关节挛缩、应激性溃疡、继发性癫痫、痴呆、精神异常
6、先兆症状:
当血栓的体积微小堵塞某一脑血管时,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口唇周围麻木、复视(或是一过性黑目蒙)、两侧或对侧肢体轻瘫等症状,一般在24小时内恢复,无任何后遗症。
7、快速识别—STR原则
(1)S (smile):要求患者笑一下;
(2)T (talk) :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要有条理,有连贯性);
(3)R (raise) :要求患者举起双手。
要求患者伸出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那也是中风的征兆。
患者如果有任何一个动作做不来 ,就要立刻打 120!!!
8、救护
国外对脑卒中后神经元丢失情况的研究显示,卒中后每过一秒钟,就有3.2万个神经元丢失,有2.3亿神经突触丢失,有200公里的有髓纤维丢失,寿命减少8.7小时。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最佳时间窗是发病4.5小时内,错过了就可能错失血管再通的机会,缺血性脑组织会出现不可逆死亡。
拨打120,尽快送院,把握有效溶栓(3-4.5小时)时机!
(1)科学用药,预防复发
(2)日常生活训练
(3)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六个月内)
(4)有效调整情绪
脑出血
1、定义: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又叫脑溢血(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
2、病因:
(1)高血压(>80%, 收缩压一般 160 -240mmHg ,舒张压 90~ 160mmHg 。
(2)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
3、诱因(凡是能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
季节变化(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度饮酒、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大便用力
4、临床特点:
(1)好发年龄40-7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2)多在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病情常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3)多有高血压病史,肥胖,高脂,高盐饮食习惯;
(4)多有血压明显升高。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50%伴有头痛、呕吐,10%抽搐发生。可呼吸深沉带有鼾声,重则呈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
5、并发症
消化道大出血、颅内高压、脑水肿、高热、继发性癫痫
6、先兆症状
(1)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
(2)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3)暂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
(4)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7、救护
原则:把握黄金6小时!
(1)拨打120,第一时间送院。
(2)接受CT、X光片或血管造影检查,以最快的速度查出病因。
(3)接受外科支架手术。
对于颅内出血发病后3至4小时的病人, 进行极早期止血治疗, 也许能够抑制继续出血从而使血肿最小化。
8、家庭处理:
(1)保持镇静并立即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
(2)迅速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
(3)如果患者昏迷并发出强烈鼾声,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4)可用冷毛巾覆盖患者头部。
(5)不可随意移动患者身体,以防脑出血加重。
(6)在患者病情稳定送往医院途中,车辆应尽量平稳行驶,以减少颠簸震动;同时将患者头部稍稍抬高,与地面保持20度角,并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9、预防复发
稳血压、调情志、择饮食、免劳累、不蹲便、防跌倒、动左手、饮足水、避寒冷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是最积极的治疗!根本在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和发展!调节血脂,控制血压将会事半功倍!
1、调节血脂:
调节饮食结构,蛋白质15-20%,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55-60%;吃饭八分饱;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低脂饮食。尽量少吃或不吃超市中的熟食,烹调放盐时使用定量的小勺子,不进或少进高盐的食物,如味精、蚝油、酱油、咸菜等。做菜时用醋、葱、蒜、辣椒、芥末等调味,以增加食欲
2、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戒烟1年使冠心病危险降低50%。戒烟15年使心血管疾病危险降致正常人水平。
限酒:葡萄酒:每天少于120ml、啤酒:每天少于350ml、鸡尾酒:每天少于45ml
有氧运动:中等程度有氧运动:快走,慢跑,骑车等每天不少于30分钟,每周5天以上,最好天天运动。控制体重。
平衡心态:淡泊名利、广交朋友、多做实事、善待自己、心态决定健康!
3、药物治疗:aspirin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第一条防线:防发病(一级预防)
第二条防线:防复发(二级预防)
第三条防线:防后果(三级预防)
4、四个小动作:
·左右开弓空抓手 特别左手 早中晚400次
·早晚都要耸耸肩 早晚4-8分钟
·摇头晃脑 早晚30-50次
·双手巧妙按摩颈部 皮肤发红发热
5、健脑操:
·双手五个手指依次对应敲击
·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依次敲击该手的大拇指
·双手五个手指交叉抱拳
·双手五个手指依次伸出再依次收回
手指有很多神经连接大脑,手指操可以充分刺激这些神经,有助增强脑功能,预防或抑制认知障碍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