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知识

药食同源代表——山药

日期:2021-09-23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次数:


shiliáo





syu

薯:部署

蓣:预备



避唐代宗李预的名讳,薯蓣改名“薯药”。

避宋英宗赵署的名讳,薯药改名“山药”。


食疗价值食疗价值


食疗价值


      甘平。煮食补脾肾,调二便,强筋骨,丰肌体,辟雾露,清虚热。既可充粮,亦堪入馔。不劳灌溉,广种为宜。子名零余子,功用相同。肿胀、气滞诸病均忌。
 
——《随息居饮食谱》






山药功效

煮食补脾肾

张锡纯说山药宜蒸煮而不宜炒,炒则蛋白质损失较多,功效就弱不少。然后, 山药能补益肺、脾、肾之气阴。这里先说引文未提及的“补肺"。

山药色白入肺,补益肺气,又因其多黏液,可以润肺。罗大伦先生用山药煮水、山药粥来处理初受风寒阶段的感冒。据说,河南当地种植山药的农民在受寒之后,就是熬一大碗山药水,喝下去,盖被睡一觉就好了。可见,山药在补益的同时,也有散寒的功效。而且补益能给发散提供能量,山药不敛邪。

另外可以证明山药具有一定发散性的是, yh1122银河们在去山药皮的时候,黏液沾手上就感觉很痒,痒就说明了山药打开了你的毛孔,其透散之性动了你的气血。止痒也很容易,你只要将手放入加盐或醋的温水里就行,因为咸能聚,酸能敛。

其味甘入脾,首先是滋脾阴。脾阴不足的人,嘴唇发干起皮,舌质红,舌体瘦小,这样的人宜食山药。但脾阳不足的人,饮食运化不利,容易气滞湿重的,这样的人就不宜食山药。然后,山药能在土里钻得很深,黏液又多,所以又入肾填精。肿胀、气滞诸病均忌。山药也是补中益气的,可以说是气阴双补。然而,气滞的人首先要行气,而不是补气,不然越补越堵。所以,王孟英说:“肿胀、气滞诸病均忌”。

调二便因为山药补气,气主固摄气化。气足则固摄力足,张锡纯善用山药治腹泻,就是补气以固摄。然后,肺气、脾气、肾气充足,则气化能力正常,就不会出现尿频。尿频多是气化不利。

强筋骨,丰肌体脾胃得补,气血津液充盛,则筋骨得濡养而强健,四肢肌肉丰满有力。辟雾露,气血足则营卫充,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强,雾露风冷这些湿邪、风邪、寒邪,统统挡在门外。

清虚热虛热因阴虛。然而,清虛热不能只用滋膩的滋阴之品,尤其是这个热还不轻的话,那样反而会被火给炼液成痰,所以往往还要清热。而山药的好处是滋阴而不甚滋腻,不敛热邪。

张锡纯的三个山药食疗方



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



【一味薯蓣饮】生怀山药(四两,切片)上一味,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做法:生薯蓣洗净去皮,切成0.2cm的片,放锅中,加水适量,以武火煮沸,文火再煎煮40~50分钟,捞起山药,留汁,稍凉,放入白糖,搅匀即成。

治一切阴亏之证,如肺阴亏虚有热而引发的咳喘,心阴血不足以致心神无所归而致的心悸怔忡,阴虚不敛阳的骨蒸,气虚不敛阴的盗汗。

另外,若腹泻伤阴,食山药既能滋阴,又能补中以强其固摄之力而止泻。如果久泻的话,可以加上鸡蛋黄以强其止泻之力。

薯蓣鸡子黄粥】

治泄泻久,而肠滑不固者。即前薯蓣粥,加熟鸡子黄三枚。

做法:生山药30克,熟鸡子黄3枚。将山药切块,研成细粉,用凉沸水调成山药浆,然后再将山药浆倒入锅内,置文火上,不断用筷子搅拌,煮2沸,加入鸡子黄,继续煮熟即成。

健脾和中,固肠止泻。适用于脾气不足,久泄不止,乏力少气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长期慢性腹泻的人来说,这个粥是适宜的。但如因外邪引起的急性腹泻就不宜用。


【珠玉二宝粥】

生山药(二两) 生薏米(二两) 柿霜饼(八钱)上三味,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之。

做法:薏米(50克) 山药(150克)柿饼(30克)白砂糖(15克)将山药洗净煮熟,去除外皮,切成丁。薏仁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取锅加入冷水、薏仁,先用旺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熬煮至粥将成;加入山药丁、柿霜饼、白糖,再略煮即成。

若单用山药,可补脾肺之阴,但略滋腻,加薏米祛其湿,兼清其热。张锡纯在这里将山药和薏米等量使用,正是得二者之利,去二者之弊。再加柿饼调味,柿霜本身也有润肺补脾的功效



上一篇:【护理驿站】“知足常乐”—糖尿病足日常护理小常识

下一篇:儿童用药需谨慎!—禁用/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