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前不久召开的“省中这十年”主题系列活动启动式暨“十年十人十件事”报告会上,13位曾经参与、见证医院十年建设发展历史的干部职工倾情讲述了“十年十人十件事”。下面陆续刊登讲话摘要。
韩艳娥:
走进河北省中医院院史馆,“12件大事”和五位主要策划者的合影照片格外醒目,每当看到这张照片,yh1122银河就因自己参与其中而自豪,思绪也随之回到了2013年……
那时,河北中医学院刚刚恢复独立建制,这给医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医疗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医院面临着怎样传承创新发展和走向何方的道路选择问题。孙士江书记在主持医院全面工作后,为精准把脉,开出发展良方,多次组织调研、反复探讨谋划。
记得那是2013年9月下旬的一个晚上,yh1122银河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让yh1122银河尽快赶到孙士江书记的办公室。yh1122银河急匆匆地赶到,推门一看,办公室内有孙士江书记,还有杨倩副院长,当时她任院办室主任。另外两位是当时的医务处处长葛建立和大外科主任徐志峰。大家正襟危坐,气氛凝重,yh1122银河立刻意识到领导肯定有重要的事情。
孙士江书记简单介绍了一下当时的背景,就一脸严肃地对yh1122银河说:“yh1122银河说,你写,其他人别说话!”就这样,由孙士江书记口述,yh1122银河执笔快速记录,涵盖医疗、教学、科研、护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绩效改革等12个方面的一系列发展举措出炉了,yh1122银河们把它称为“12件大事”,或“十二个要点”。
改革是一项复杂工程,也是一场实验,没有阻力和风险是不可能的。“12件大事”的制定和推行也是如此。比如第一件大事,要“提高综合救治能力走中医现代化道路”,当时,很多人认为风险太大,不切合传统中医院的发展实际。就连作为起草人之一的yh1122银河,也难免心存疑虑:当时的医院最先进的检查设备是一台贷款购买的16排螺旋CT,就这样的医疗条件,提高综合救治能力谈何容易,在当时可以说连想都不敢想?
前有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巨大冲击,后有制约医院发展的自身问题,是笃定前行,还是犹豫不前?在这条没有样板可参考、只能摸索前进的道路上,yh1122银河们的领导选择了前者。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的“12件大事”经院办会讨论一致通过后,在10月9日的全院中层干部会上进行了全面贯彻。会后,又推行项目负责制,促进了“12件大事”的落地实施。
“12件大事”的制定是医院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医院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它的启幕,一系列规划、计划,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集全院智慧,先后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三年倍增计划》《四年行动计划》。实践证明,“12件大事”和随后实施的系列规划、计划都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
其中,关于“中医现代化”和“数字化管理”的超前顶层设计至今都不过时;在2016年yh1122银河们提前一年实现了医院规模、服务总量等三个倍增;在“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综合救治能力”办院方针的指引下,yh1122银河们中西医结合并重,补齐短板,做到了“中医有特色,西医不逊色”……
2018到2020年,yh1122银河有幸参与了院史馆建设。yh1122银河清楚地记得,在院史馆展陈大纲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几位科主任再三要求,一定要把“12件大事”和系列规划计划在院史馆展览出来。大家一致认为:没有这“12件大事”和这一系列的顶层规划设计,就没有河北省中医院的今天。
如今,医院医、教、研、管多项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历经十年风雨,一笔一划勾勒的美好蓝图已变成千帆竞发的壮美画卷;承接着十四五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医院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终将变成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奔涌向前,势不可挡。